数学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在给教学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考验。一学期结束了,好好总结一下教学工作吧!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优秀7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础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课件
A、指名回答算式的得数和口诀。
53 口诀: 75口诀: 37口诀:
76口诀: 63口诀: 77口诀:
B、指名回答下列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
三七二十一 四六二十四 五七三十五
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
出示一个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
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
出示一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
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
1个8 是多少呢??(8)
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
出示两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
(指名回答)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
2个8 是多少呢??(16)
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
老师已经写出了两道了,如果有3个大正方体?4个呢?5个呢?6个呢?7个呢?8个呢?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
订正时并板书: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
2、自编8的乘法口诀。
(1)小朋友,你们有前面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先独立编写口诀,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乘法口诀)
板书:18=8 一八得八
28=16 二八十六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58=40 五八四十
68=48 六八四十八
78=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电脑的口诀)表扬同学
3、练习记忆口诀
A、齐读口诀
B、指名读口诀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做一做)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条腿!
集体订正:
出示1只螃蟹图片 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说出运用了哪个口诀)
出示2只螃蟹图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图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图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图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图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图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图片88=64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口算题
83、5、7、4、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题
84 8 3 82 87
81 8 5 88 8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4、完成闯关题
82+8= 85+8= 87+8=
83+8= 84+8= 8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聪明的你想到了吗?
A、( )( )=16 B、( )( )=24 C、( )( )=36
82 83 66
28 38 49
44 64 94
4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课间休息:游戏对口令。
同座位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四、全课总结。(播放歌曲)
提问:今天同学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事让你觉得高兴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学!(指名回答)
课后问题:
前面的四个组,每个都座了8个同学,但是最后一个组只座了5个同学,班上有几个同学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
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评: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
(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二)做角。
1、提出要求:
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
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
3、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
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学生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 慢慢合拢一条边,问:现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2、出示四面钟,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那么2、4号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呢?(学生出现争论) 究竟哪个角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判断出来吗?小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汇报各小组想法。(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纸折出的角比)
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
(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
评: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学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
三、全课小结。(略)
总评: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3、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颗糖(全部)分给两个小朋友,能否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偶数颗糖?奇数颗呢?结果是什么?
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简便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于
3、增强用所学的乘法的意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森林王国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天天练本领,打算在五月份召开的森林运动会上一显身手。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参加了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都来了谁?
生:小青蛙、小猴子、长颈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师: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们都在练习什么本领吗?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练习什么本领?(点击课件,出示第1题)
生:跳远
师:谁来读一读题要求?
生:xxxx
师:你们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从刻度0跳到刻度3。
师:真是好眼力,我们算它跳1步。
师:小青蛙要想跳2步应该怎么跳?
生:接着在第1步后面跳,从3跳到6。
师:谁能画出来?
生:xxxxxxx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从刻度3出发画到刻度6。
师:这时小青蛙一共跳了几个3?
生:2个3
师: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几格呢?
生:6格
师:接下来,小青蛙3步跳几格?6步跳几格呢?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题卡纸上动手画出来。
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师:(选1名同学的作品展示并评价)这是1名同学画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画的?
生:xxxxx
师小结:xx同学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领变成了小儿歌,(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领,可把小猴着急坏了,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来了。谁来读题?
生:xxxxxx
师:谁来说说小猴是怎样摆小棒的?
生:一堆摆4根,像这样摆了五推。
师:用虚线把这样的五堆小棒圈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师:这时,我们发现有几个几相加呢?
生:5个4相加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乘法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填空,其他同学在第2张题卡纸上把题补充完整。
生:xxxxx
师:写完的同学就做好,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请答题的同学来说给大家听)
生:对
师:老师有个疑问,大家看,这幅图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还可以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呢?
生:xxxxx
师:谢谢你哟,这回我没有问题了。通过做这道题,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啊?
生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总结的吗?(生:同意)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小猴子的本领了。
3、课件出件第3题
师:要说着急莫过于长颈鹿了,看,他带来了摆圈本领。(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题?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师:题要求读明白了吗?好,大家看第一幅图,长颈鹿是怎么摆的?
生1:1列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列。
师:表示几个几?(生:5个5)
师:这是竖着观察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2:1行摆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行。
师:噢,你能说出这样摆法表示的意义吗?
生:也表示5个5。
师: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请大家写在第3题上。
生:5+5+5+5+5=25,5x5=25
师提问: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师:这是长颈鹿的一个本领,它还有第二个本领,看第二幅图,它又是怎样摆的?
生:3个连一起,像这样摆了8份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8个3是多少?
师:请在纸卡第3题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看大屏,这是长颈鹿根据图意列出的算式,请大家对照一下,看你写的对不对,对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长颈鹿的本领了。
4、课件出示:第4题
师:小狐狸看到它们的本领,记在了心里。谁来读一读题要求?(生:)
师:这个本领可不简单,我们看第一题,这道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怎样写出乘法算式?
生:5个3;3x5=15或5×3=15
师:看来你对小狐狸很了解吗。看这道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题方法同上)
5、出示课件:第5题
师:(课件出示)读题,小老鼠为森林运动会衣服缝上了漂亮的钮扣,大家先来看左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缝的?
生:1件4个,缝了5件
师:表示几个几?
生:5个4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请用直尺在题卡上连出来。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xxxxx
师:由于参加人员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请亲人来帮忙,看右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1组5只,有4组,表示4个5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这时,右图与哪些卡片可以用线连起来?在题卡上连一连。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5+4为什么没有连?
生:因为5十4表示5加4合并在一起,而5x4表示4个5相加或5个4相加。
师小结:可以看出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以后我们做题可要认真,不能马虎。
6、出示课件第6题
师:小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课堂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
生3: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
例5 题目
教案点评:
教学中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04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